“1942年4月20日,我團遠道奔襲,全殲守敵200余人,取得‘杞崗攻堅戰’大捷!”2月下旬,記者來到陸軍第21集團軍某團,恰逢該團舉辦網上“黨史軍史團史”知識競賽。二連大學生士兵馮源一路闖關,以總分98.1分的成績獲得冠軍。“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,網絡史館功不可沒。”馮源欣喜之情難以言表。
戰爭年代,該團屢建戰功被譽為“金剛鉆團”,形成了“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、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、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”的“金剛鉆”精神。為引導官兵傳承紅色基因,他們適應官兵特點,運用動漫動畫和聲光圖文相結合的方式,構建起了團、營、連“三位一體”的網上史館。
“網上史館拉近了紅色歷史與我們青年官兵的距離,讓傳統‘火’起來。”馮源告訴記者,“平時,由于工作訓練繁忙,去團史館參觀的次數有限,雖然連里也講過部隊歷史,但總覺得講的是過去的事情,與現在關系不大,聽課時提不起興趣,所以對團史缺乏深刻印象。如今,我成了網上史館的常客,對團史和連史有了深入的了解。”
記者點擊馮源所在的“鋼筋鐵骨紅九連”網上史館看到,在舒緩的音樂和深情的解說中,該連參加的歷次戰斗、英模人物立即呈現出來,置身其中,仿佛“穿越”到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,讓人一下子熱血沸騰。
警偵連新戰士劉小波入伍前是“吃著薯片,看著大片”長大的,對紅色故事并不“感冒”,總覺得掛在墻上、寫在課本里的英雄人物離自己太遙遠。一次,他登錄網上史館,點開“戰斗英雄”牛先民的頁面,被英雄的事跡深深震撼:在一次戰斗中,原六連戰士牛先民全身17處負傷,腸子都被炸了出來。但他咬緊牙關繼續戰斗,一舉殲敵5人,后被中央軍委授予“戰斗英雄”榮譽稱號。看到英雄當年的照片,劉小波內心被深深觸動了:“都是一樣的年輕人,他的青春如此壯烈,而我的青春呢?”從此,他成了英雄的“忠實粉絲”,訓練學習也變得十分積極主動。
網上史館不僅有昨天團史上的英雄,也有今天官兵身邊的標兵。記者點開網上史館“強軍英模”欄目,二營炮兵連班長馬超的故事引人注目。在一次實彈射擊考核中,馬超左手被劃出十幾厘米長的大口子,鮮血直流。簡單包扎后,他強忍疼痛,一人擔任多種角色,堅持完成射擊并準確命中目標,被上級首長評價為“平時一專多能、戰時一兵多用”的全能炮手。他的照片和事跡被推送到網上史館,成為官兵熱捧的對象。“我們既是歷史的傳承者,也是歷史的創造者。”網友“金剛小兵”發帖留言:“身處英雄的團隊,每一個人都要立志精武強能,書寫自己的歷史。”
記者看到,建成短短一年多,網上史館的點擊量就達到20多萬次,跟帖留言達1萬多條。團里因勢利導,依托網上史館發起“與先輩對照、與英模對話、與典型對比”討論活動,使團隊優良傳統如春風化雨般融注進每名官兵的血脈。
關鍵詞:
網上軍史館 網上警史館 網上史館模板 軍史館設計 網上史館建設方案 網上展館 軍史館網站 網上隊史館模板 網上警史館建設